回上一頁

【尿失禁】老人的頻尿與尿失禁 —杜章安醫師

龔女士, 69歲,近日來頗為加重的頻尿症狀所苦。其實日間頻尿的症狀已有數年之久,而她本身是位多年的糖尿病患者,所以她認為常常上廁所小解本來就是糖尿病徵之一。

回溯這幾年來的解尿症狀如下:約十年前,因血糖過高導致昏迷而住院治療,在此之前會常常口渴,常喝水所以有多尿的症狀。這幾年來,血糖值獲得良好的控制,但是她的白天解尿頻率亦時多時少,偶爾喝的水分少了,但卻更加頻尿甚至憋不住尿。而夜間往往一覺到天明,偶或一次至二次的解尿。

這幾日,因外出旅遊嘗試少喝並有忍尿憋尿的情形,回來後即產生上述之頻尿急尿症狀。雖經醫師解釋其肇因於泌尿道感染,並給予口服抗生素治療,但其頻尿依舊,更加有漏尿情形,所以轉介至本院泌尿科門診。泌尿科的門診,每日這類的病例不在少數。相對應的,這類的問題在老年族群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在初次的診會裡,首先為龔女士解答多年的迷思。

所謂「三多」:多渴、多喝和多尿是可以理解的因果關係。糖尿病患者若沒有良好的控制血糖值,當血糖值過高造成血中滲透壓升高,自然就會造成口渴的覺。當血糖值獲得良好的控制,血液滲透壓自然就穩定而可以免除口渴的感覺,多尿自然消除。表面上,頻尿和多尿都會有上廁所次數增多的現象,但是如前述多尿指的是一天的尿量增加,主要是因為水分攝取增加的緣故。而頻尿和飲水行為的改變沒有絕對關係,通常是泌尿系統構造或功能上的變化造成。譬如說,殘留尿增加也就是解不乾淨,造成膀胱蓄存空間減少,所以短時間內就要再尿一次。又或者如膀胱發炎,膀胱壁變得敏感,刺激逼尿肌收縮。

龔女士的「頻尿」由於新舊病因交錯,所以比較複雜了一點。審慎的影像學檢查以排除構造異常或結石,給予一些解尿行為的建議並延續抗生素治療,數日後才解決其「下泌尿道感染」。之後安排尿路動力學檢查以針對「頻尿症」做決定性的治療。

頻尿症目前有個較為一般民眾接受的名詞:「膀胱過動症」。它涵蓋了神經病變引起的逼尿肌過度反射及無明顯神經病變但有逼尿肌不穩定的現象。膀胱過動症常是造成女性頻尿與急迫性尿失禁的原因。大約60-70%的膀胱過動症患者因有良好的排尿控制機制,如尿道括約肌的反射性收縮或快速的排尿行為,來克服這種不自主性逼尿肌收縮,因而只會有頻尿和急尿的症狀。只有30-40%的患者,因為無法克服這種問題,而造成尿失禁的情形。

許多病理生理的研究或許可以告訴我們「老年頻尿」何以會發生?
(1) 有報告指示尿失禁老年人的大腦額葉血液變差,所以解釋其大腦皮質對排尿反射的抑制機能變弱,造成急尿性尿失禁。

(2) 也有報告指出在逼尿肌不穩定的老年患者有基底核的缺氧病灶。

(3) 另外老年膀胱在反覆收縮之後製造能量的能力比年輕膀胱低,而且疲乏的更快。

(4) 老年膀胱對alpha交感神經性反應提高了,可能伎得膀胱放鬆程度降低而減少功能性容積,所以造成頻尿症狀。

(5) 對於為何造成逼尿肌不穩定的研究,也證明尿道與膀胱的神經傳導異常以及原發性逼尿肌病變等有可能相關。

有不少女性有尿失禁的經驗。一般來說,若在打噴嚏或咳嗽的時候,因為突然的腹部用力導致尿失禁,這即可能為應力性尿失禁。上年紀停經後約50%女性尿道上皮萎縮,使尿道內壓下降。另一方面,因生產與停經及骨盆底的肌膜和肌肉鬆弛,托住膀胱及尿道的功能降低,所以無法因應突來的腹壓下擠的力量,造成膀胱內壓大於尿道內壓,所以尿就流出來了。

有一種情形是應力性尿失禁合併急迫性尿失禁。因為應力性尿失禁病人膀胱三角或膀胱頸可能閉鎖不全。因為尿道受到尿液的刺激,進而引起逼尿肌收縮(如前述尿道之神經傳導異常)造成日間頻尿,這類病人晚上在平躺睡覺的時後就沒有一直要上廁所解小便的情形。

以上諸多討論,只是說明頻尿症的多變化。治療上更應對症下藥。今日的泌尿科學對於膀胱過動症及尿失禁更有全新的治療方針。

About the Author :

關鍵字搜尋